【热门】爱读书的名言汇总50条
读书不妨逆读,譬如,我们读世界史,第一遍从头读,第二遍从最后一章逆读。因为通过倒逆读书的方法,从一开始就可以得知其中心内容,进而溯本查源,加深我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。反复运用顺读和逆读的方法,就会使学习效果倍增。——福并重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读书的名言50条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1、热爱书吧——这是知识的源泉!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,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、忠诚和有理智的人,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、尊重人类劳动、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。
2、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, 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, 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。
3、读书必专精不二,方见义理。——薛宣
4、读书是人生的起点,实践是人生的过程,创新是人生的结晶。
5、读书有不解处,标出以问知者,慎勿轻自改窜,银根之误,遗笑于古。——申涵光
6、文学青年所读的书就不应当拘泥于一格,而应当像撒网一样,把网撒得大大的,凡是与人生有关的书,都不妨找来一读。——蒋孔阳
7、书有隐僻者,必非至文。注:隐僻:隐晦难解;至文:顶好的文章。——申居郧
8、当然书本里也有败类,那是瘟疫之神,死亡天使,当与世人共弃之。——柯灵
9、读书应当明确目标,而且有系统。不少学生读经典著作和经过时间检验的一切优秀作品,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。——季·尼·库拉科娃
10、没有掌握科学读书方法的人,他的读书特点是机械性,毫无艺术可言。而掌握了读书艺术的人,他捧起本书,便进入了一种艺术境界。——张元
11、我读的书大致分这么几类:甲类是业务上需要的,必得有目的有系统地去读——这属于我正在研究的问题的范围。乙类是为了欣赏观摩而阅读的。此外还有二类书,读法有些不雅。一类放在厕所里(作为丙类),另一类放在枕畔(作为丁类)。还有一种戊类,这大都是版式很小的书。每逢去医院或车站接人,我必带上一本,为等候时翻阅。还有己类,根本不打算一页页地读。纯然为了查找用的。特别是工具书,像中外百科全书。——萧乾
12、各种蠢事,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,仿佛在火上一样,渐渐溶化。
13、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`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。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以一日不读。
14、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,却当兼看已读者。
15、读书足以怡情,足以长才。——(英国)培根
16、为学贵如疑,知疑贵问师。 ——书摘
17、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像无穷那样深深地触动人的情感,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,然而也没有任何其它的概念能像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。――希尔伯特
18、学问学问,不懂就问。
19、时间的步伐有三种:未来姗姗来迟,现在像箭一样飞逝,过去永远静立不动。作者:席勒
20、读书,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,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结合的过程……
21、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——王之焕(唐)
22、志士不忘在沟壑,勇士不忘在其元。
23、令伯支离晚读书,岂知词赋称相如。——卢纶
24、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谓无知?
25、善為士者,不武;善战者,不怒;善胜敌者,不与;善用人者,為之下。
26、心之官则思,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也。——孟子
27、真正有知识的人谦虚、谨慎;只有无知的人才冒昧、武断。
28、如果肯钻研,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。
29、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,飞向成功的彼岸。
30、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
31、现在最大的爱国是专心读书。——廖燕
32、人的天才只是火花,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,哪就只有学习!学习!——佚名
33、书籍陶冶情操。——佚名
34、宁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35、读书是灵魂的壮游,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、古迹名胜、深林幽谷、奇花异卉。
36、读一切好书,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。
37、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38、在你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,把其他一切统统拋掉。
39、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,比不阅读还要坏。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,选择最有价值、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。
40、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,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。——[英]史美尔斯
41、书是我们永远的朋友。
42、书香盈耳,茅塞顿开;书香沁心,胸怀大爱。
43、用心不杂,乃是入神要路。
44、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勤学也已。
45、人在开始干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机缘,而在举办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机缘。——培根
46、书籍浩如烟海,人的精神有限,所以会读不行能也无此须要,可是选读又经常感想无所适从。——张广厚
47、用源头和流水的干系,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气做正直的事。——薛瑄
48、等时间的人,就是挥霍时间的人。——伊朗
49、逐日所读之书,最好分两类:一类是精读的,一类是欣赏的。 ——梁启超
50、观书亦须从新循序渐进,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,自然意味详密。 ——朱熹
文档为doc格式